码头餐厅(Pier)可口的旭蟹和头盘扇贝酸橘汁腌鱼值得一试
于是,当听到坐在隔壁桌子的一家人犹豫究竟是吃袋鼠还是鸸鹋的时候,我决定采取折中的做法。忘掉跳跳吧,我决定了,就点盐水鳄鱼。在塔朗加动物园的时候,我看见这种畜牲潜伏在池塘里,只有鼻子稍稍露出水面。它们可以长到6米长,在过去的35年里,澳大利亚至少有60个人遭到鳄鱼的袭击。吃一顿鳄鱼大餐,算是它们应得的报应。服务生端上来的鳄鱼肉放在一小块比萨上,坚硬的鳄鱼皮换成了椰浆,上面还覆盖着泰式药草以及四分之一片的酸橙。肉切得很细,卷曲的肉边稍稍有点烤焦了,看上去就像是一坨融化的莫泽雷勒干酪。
至于说到鳄鱼肉的味道——嗯,当我迫于实情以及所做过的“不能撒谎”的许诺,而写下“鳄鱼肉吃起来跟鸡肉没什么两样”时,我可以断言自己不可能在悉尼 找到山珍海味了。
“丛林美味?”巴里·麦克唐纳问道,他淡蓝色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在弗拉特利鲜品食品店(Fratelli Fresh)一堆进口圣马力诺西红柿旁的走道停下。“不不不,哥们儿,真正的悉尼人不吃那种东西的。”
在麦克唐纳看来,鳄鱼肉是为游客准备的。悉尼人——也就是生活在这个位于澳大利亚东南海岸、有着400万人口的大都市里的居民——爱吃一些世界上最可口的、具有创新性的美食。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摩登菜”(Mod Oz)运动在简单、新鲜的食材中融入亚洲的调味和欧洲的烹饪技巧,悉尼人被尼尔·佩里(Neil Perry)、唐娜·海(Donna Hay)、托尼·比尔逊(Tony Bilson)以及邝凯莉(Kylie Kwong)这些厨界明星给惯坏了。悉尼人讨论起“《悉尼先驱晨报》美食指南”(Sydney Morning Herald’s Good Food Guide)一年一度的厨师评定(从一顶帽子到三顶帽子),就像巴黎民众热烈争议《米其林红色指南》(Michelin Red Guide)最新评出的星级餐厅。他们去哲也家(Tetsuya)吃饭得提前做规划,预约位子,这里是由一位在日本出生的厨师经营,专做混搭风格的食物,经常被选入世界十大餐厅之列。
有相当数量的悉尼人会到类似弗拉特利鲜品食品店这样的地方购买食品,这是一个仓储式的食品商场,由巴里和他的兄弟杰米经营。这里一条条的通道两边放满了从世界各地进口的食物,比如从意大利的托斯卡纳进口的栗粉,从西西里岛进口的盐腌小刺山柑,从昆士兰州来的菠萝,以及从西西里岛引种、在本地种植的“乔尼爱咬的”西红柿(johnny-love-bite toma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