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古今花果山【第四辑天然碑、一线天、怪石园】
2012-4-18 10:34:10
访问量:2989965
横穿过墨香小径,一块巨大的岩石挡在我们面前,岩石上镌刻着“花果山”三个大字。在花果山石的下方有一眼石洞,洞顶刻着“朝阳洞”三个字。洞口朝南,东西长约七米,可容十多个人。这里是原三元宫方丈厚庵的住所。厚庵是《云台导游诗抄》的作者张学翰的族侄,所以在《云台导游诗抄》里对朝阳洞的描写比较多,称它“无片瓦尺橼之费,未加增筑补葺之功,天然神斧劈成一洞,……朝云初过,晓日升,香风时来,雨花未扫,岚光旭影之中,扫荡于几席间,苍翠变幻,一俯仰间,……此朝阳之佳景可揽入怀袖……”故又称之为朝云洞。【链接:张百川老人在新县太白涧的石刻群】
从朝阳洞往东不过十余米,位于花果山石的背后,有一块天然巨石,前后两面平整光滑,厚度基本匀称,而无人工雕凿的痕迹,是从山体上滑落下来的天然碑材,故称“天然碑”。天然碑是花果山中最大的一块古代摩崖石刻。它是明朝被贬为海州判官的唐伯元于万历十三年(1585年)初冬时写的一篇《游青峰顶记》,全文493字,字径0.07米。记载他们一行数人渡海登花果山的经过,具体时间为农历十月初的清晨,由海州城出发,乘船漂流过海,经南城,傍晚抵花果山,在老君堂过夜。第二天开始游飞泉,指出海清寺塔,起梁宋年间,给建塔年代提供考证依据。花果山古在海中,碑文也是确凿的佐证,对于研究云台山的地理变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据《明实录》载,万历十三年(1585)三月“谪南京户部署郎中事唐伯元三级调外。伯元上疏丑诋新建伯(王守仁)不宜从祀,且谓六经无心学之说,孔门无心学之教。守仁言良知,又邪说诬民。又进石经《大学》,云得之安福举人邹德溥,已为置序。南兵科给事中钟宇淳纠之。后降海州判官。”此即唐伯元“谪归海上”被贬到海州任判官之由来。游记中还载了作者登山这天,正是他的生日。在接近峰顶时,先向峰顶敬酒,再向大海敬酒,以示为自己的父母祝寿,取“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之意。建议诸位游山时,也为家中的父母祝寿,祝他们福寿双全。还提到花果山的许多名胜。更重要的是考证了青峰顶名称的由来。“海上秋冬之候,草凋木落,独此山居翠微间,延袤数里,皆茂林修竹,四时长青。又顶上泉沃,处处皆湿履,草润如春夏。顶多巨石,产万年松,经霜愈秀,是谓青峰顶”。至于“清风”之说,乃山上一僧人之名,不是峰名。对地名考证,提供了宝贵资料。
天然碑近旁有一块巨石,扁圆形,顶面四边高,中间凹,形似一块研墨的砚台,因其奇大无比,非凡人所用,所以有人在上边刻“仙砚”二字。砚中有水常年不干。传说明代文学巨匠吴承恩来花果山就是用这块石砚研墨作书,写成名著《西游记》的。他边玩边写,开始写的不是《西游记》,而是《禹鼎记》,都是神鬼妖魔故事。有一天因多喝了几杯酒,不知不觉地在水帘洞里睡着了。来了一群猴子,七蹿八跳,看一个老头子身边有一本子,翻开一看,全是神怪故事,一个个都来了气。“咱这花果山里,该咱们猴子当家,就是老虎咱也不把它放在眼里,这个老头竟写些乌七八糟干什么。”说罢拾起来扔了,被风吹得满天都是,后来落在山后,变成一块如书一样的崖头,人们称它为“万卷书”。把吴承恩用的笔也扔了,一下落在后山顶上,插入土中,笔变成了山那边柳河的“文笔峰”。这块大砚台,一个猴子扔不动,几个猴子一齐扔,扔在这儿,成为今天的“仙砚”。吴承恩醒酒后,一看文房四宝全不见了,到处找也找不着。昂首望山坡,一群猴子向他伸舌挤眼,又叫又跳奚落吴承恩。吴承恩这才知道是猴子搞的鬼,于是改定主意,下决心写一本以猴子为主人公的书,从而才有《西游记》问世。
另一传说吴承恩写猴子调皮捣蛋,猴子们不满意,趁他酒醉时,把笔、书、砚都从山顶扔了下来,形成了如此闹剧。
离仙砚数步,即一线天,古人称之为天通一线。其主景是两块天然巨石壁立相倚,相辅相成,交其首而离其身,呈 “人”字形。高十余丈,宽尺余,中间形成一狭窄的通道,可容十数人。人行其间,便觉奇险,仰望可看到上面露出的一线蓝天,细若游丝,白云时隐时现,匆匆即逝。在一线天里钻洞,步步回旋,洞洞相通,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只听人语声,不见人踪影。
晚清诗人张百川留下“巨石崔巍立两边,神工削出费周旋,撑开半壁斜阳影,露出中间一线天”的诗句,可谓恰到好处。
从一线天的狭小石缝里钻出来,向西原有一棵古老而神奇的松树,人们称之为“美人松”,它的确像摇曳多姿的美人,美在其并枝连根,每一支、每一干都是欲上而先下,欲东而先西,呈“S”形,曲曲弯弯,完全是拧着劲长的,腰肢阿娜,苍翠而丰盈。可惜在1979年夭折死了。其腰干高12米余,围可合抱;另一枝干8米余,横躺根际,紫皮。
1936年,陇海铁路建成通车后,陇海铁路局编印了一本《陇海沿线旅游指南》,书中收集了沿线各主要城市的风景名胜,其封面就是这棵美人松的照片。市园林部门为了让游人再睹她的芳容英姿,依照“美人松”玉照勾勒成线条,刻在美人松东西崖畔以志之。
关于“美人松”有很多传说。一说山下原住一家老石匠,生双胞胎,一对姑娘,大的叫“大灵芝”,小的叫“小灵芝”,孩子妈去世早,父女三人相依为命,苦度春秋。有一天姊妹俩在山上放羊,碰上山霸家的少爷,这少爷一见一对大姑娘如花似玉,十分俊俏,顿起歹心。姊妹俩拼命往山下跑,少爷在后面狠命地追,眼看要追上了,姊妹俩拥抱在一起往悬崖下一跳就跌死了。以后在跌死的地方便长出了并枝连根松树,像大灵芝和小灵芝那样美姿美貌。每天黄昏时,人们经常看见“灵芝”姊妹俩坐在树顶上向人们微笑,以示其纯洁、坚贞和机灵。于是人们把这棵树叫做“美人松”。一说唐三藏西天取经回来以后,主管天下寺庙庵堂,他要考验一下花果山上的和尚,看他们是否真心出家,凡心退未退,就把这棵神奇的松树点化成一个妙龄佳丽的少女,徘徊在山上庙宇间。一天早晨,阴沉沉,雾蒙蒙,老和尚打开山门,看见一位年轻姑娘,姑娘一见人追来就向山下奔跑,可一个姑娘怎么也跑不过和尚,跑到这里,被和尚一下抱住,姑娘在和尚怀里左右扭动,再三挣扎。和尚定睛一看,怀里搂的却是一棵松树,根本不是什么姑娘。这棵松树死了,有些老年人说,就是被和尚搂死的。
千百年来,姿态神奇的美人松屹立于花果山上,这些美丽而动听的传说为人们津津乐道,吸引着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看过了美人松的遗迹,往东行走,一块高大的石头上篆刻着“怪石园”三个大字。千万年前,花果山经历了一次大的地壳运动,许多山峰崩裂,乱石滚到了山坡上,历经日晒、风吹、雨淋的磨炼,终于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奇形怪状的石头,使人称奇的是,怪石园中有许多石头能和《西游记》神奇地联系起来,或许这也是大自然和人的一种微妙的感应。经过工艺美术家李家华先生的揣摩,发掘和稍加整理,便形成了千姿百态的神妙奇景。
怪石园的上方,是一组《西游记》里的四圣佛像,依次为孙悟空、沙和尚、猪八戒、唐僧。他们是怪石园的真正主人,聚集在门口热烈欢迎大家的光临。一块丑陋的石头是白骨精,她几次变化成人形欺骗唐僧:一时是村姑,一时是老太,一时又是老头,都被孙悟空识破打倒在地。长老肉眼凡胎不明是非,硬说孙悟空杀生害命,不住口地念紧箍咒要把他赶走。孙悟空正跪在那求饶,请师傅不要这么绝情。这块石头叫孙猴拜师。
这块怪石叫上山虎,全长16米,是山中之王。你看它挺肩曲背,回首长啸,似乎震得林中的树叶纷纷下落;这块是杨二郎的哮天犬,它躲在一旁胆怯地望着那只“上山虎”。别看它是著名的“神犬”,能咬神仙,俗话说狗仗人势,杨二郎不在面前,它就一点本领也没有了,连这条路都不敢越过。
这块是佛手石,是如来佛伸出来的一只手。孙悟空从石头里蹦出来以后,以为天地间他最有本领,便自封为齐天大圣,说“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如来佛和孙猴子打赌,只要能翻出他的手掌心,玉皇就给他当,那猴子跳上如来佛的手掌心,一溜筋斗云往前翻过去,碰见五根肉红柱子,以为到了天边,便在一根柱子上写上 “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又在另一根柱子边撒了泡猴尿。等孙猴子跳出如来佛的手心,这才看出字原来写在如来佛的中指上,那泡屎还撒在佛爷的大拇指丫里。最后被如来佛用五个指头化作五行山,牢牢压在下面,等待取经人来救他。这块石头叫做娃娃猴,在如来佛的面前,孙猴子永远是个小娃娃。
先前提过杨二郎的哮天犬,现在它的主人正在和孙大圣斗法。孙大圣变成麻雀躲在枝头上,杨二郎就变成一只饿鹰展翅来叼他。孙大圣有七十二变,他变知了、变鱼、变水蛇、又变成一座庙。嘴是庙门,牙是门扇,舌头是菩萨,眼睛是窗户,只有尾巴无处安,竖在庙后边当旗杆。因为天下的旗杆都安在庙前面,一眼便被杨二郎识破,这就叫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
《西游记》是神话小说: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河里游的……世上所有的动物都能成精成怪,这怪石园里,很多动物的象形石都能够找得到。这是只狮子,兽中之王,气派很大;这是只玉兔,正在拜月;这是燕双飞,上下两只紫燕,比翼双飞;这是大佛头,一位正在参禅的佛爷;这是只骆驼,沙漠之舟。当年唐僧到西方取经,要不是小白龙变成白马给他骑着,是无法越过千里流沙的,骆驼没能得到重用,没上书,所以至今仍站在这里忿忿不平。
这是千年老鼋。唐僧过通天河,是老鼋把他驮过去的。老鼋惟一的要求是请唐僧到西天在佛祖那里顺便问一声,它什么时候才能修成正果,还有多少阳寿。唐僧到了西天,只顾忙自己取经的事,把老鼋委托的事忘了个一干二净。回来再过通天河,老鼋早已在河边等着为他们摆渡。行到河中心,老鼋问起佛祖是怎么作答的,唐僧无话可说,老鼋一气沉入水底,把唐僧师徒全扔在河里。经书也随水漂流。要不是徒弟们抢救得快,这趟出生入死、千难万险的取经事业就全部泡汤了。三元宫西下方有晒经台,就是这次经书遭水湿,回来后在那里晾晒的。
这里有崖头叫唐僧崖,从三元宫向这边远眺,可看见一个形象逼真的唐僧巨像,走到近前,还可以看到许多小景点缀其间,这一组叫师徒对话,唐僧在上面讲道理,孙大圣在下面侧耳倾听;那一组叫舍身饲虎,上边是一只老虎,下边是一个舍身喂老虎的人。这是佛教著名的故事。还有“独角鬼王”、“红鳞大蟒”……。每处怪石向路一面,皆勒有题名,见字望形,妙趣横生。其中“三怪石”更引人注意,是一块多角多棱的天然奇石,从不同角度可分别看到孙悟空、沙和尚和猪八戒的头形,难怪许多游人看了都啧啧不已。